【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成果推介会亮点多,具身智能产业布局前景可期】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原创科研成果产业化时间缩短。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变局之举。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能级创新平台,正打通“政产学研金服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8月1日上午,该中心举行2025年成果推介会。会上,其自主研发的智·蜂微型无人直升机亮相,引发关注。该无人机长度19厘米,重量小于100克,具备微型化、智能化、隐蔽化特点,可单手操作或放进口袋,适用于应急抢险救灾、狭小空间巡检等场景。 与传统四旋翼无人机相比,智·蜂微型无人机设计紧凑,便携性强,隐蔽性和静音性能优,能量效率高、续航能力强。其智能化体现在多模态感知系统与智能算法融合,能自主作业、避障和规划路径,无需“飞手”。 智·蜂无人机应用广泛,如灾后救援、狭小空间巡检、农业生产等。成果即将率先用于农业领域,已获一线用户认可,并与相关企业达成产业化合作意向。该成果填补国内微型智能无人直升机空白。 研发成果产业化才是出路。推介会现场,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龙芯中科等多家单位签约,将发挥各方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合作。 在具身智能方面,该中心取得诸多技术成果,为产业化奠定基础。下一步,将以合肥为基地,构建“核心层 - 场景层 - 生态层”产业创新体系,以“基金 + 平台 + 服务”模式加速产业链布局,通过三大路径推动产业化发展。 目前,中心已布局4家主体,覆盖上下游。目标是5年内带动安徽形成千亿级具身智能产业集群。此次成果推介会是构建“科技 - 产业 - 金融”良性生态的创新实践,未来有望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取得更大进展。
本文由 AI 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