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4月25日,周恩来总理在途经劳山时,遭遇了历史上最为严峻的刺杀事件,这一刻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那时,周总理的护卫队伍包括11名勇敢的战士,他们全部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英勇牺牲。在这危急时刻,副官陈友才为保护周总理,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吸引敌人的火力,他身中6弹仍旧顽强不倒,直到倒下,甚至在死后,他的遗体也遭到敌人的无情捅刺。
这场袭击究竟有多凶险?刺杀者到底是谁?他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动机?
年仅27岁的陈友才,在1937年为保卫周总理英勇牺牲。周总理对于这位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年轻战士,一直铭记在心,时常回忆起他,甚至在多次谈及时泪流满面。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延安的宝塔山,在举行的烈士追悼会上,周总理语气沉痛,对陈友才的英勇表示高度赞扬,并称他为革命事业的忠诚卫士。
展开剩余85%在劳山的战斗中,陈友才留下了一条被鲜血浸透、布满枪痕的毛毯。这条毛毯最终被送到周总理手中,成为了他深刻回忆那场生死一刻的历史遗物。直到今天,这条毛毯依旧保存在延安凤凰山革命旧址的会客厅内,成为了宝贵的革命纪念。
然而,1947年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摧毁了陈友才的坟墓,遗体被毁,周总理得知消息后心情沉痛,再次落泪。他表达了对烈士们的深切怀念,强调要将他们安葬在更为庄严的烈士陵园。
1973年,周总理陪同越南的贵宾回到延安时,多次向当地领导干部提及陈友才的英勇事迹。他亲自前往祭拜这位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副官,感慨道:“我这一生,经历过许多生死时刻,但那次在劳山,的确是最为险恶的一次。”在他去世后,工作人员整理周总理遗物时,竟在他的一只内衣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发黄的照片。背后写着他亲笔题的“劳山遇险,仅存四人”八个字。周总理对这场生死决斗的记忆,显然一直未曾淡忘。
1937年4月,周总理前往西安处理西安事变,准备与国民党就红军改编问题进行谈判,并建立我军办事处。随行的队伍中有参谋长、副官陈友才、警卫班和步兵班的战士,总共25人。大家乘坐一辆卡车,周总理坐在驾驶室,其他人则在车厢内。4月25日上午9点,车队从延安南门出发,行驶约70公里,经过甘泉县劳山时,突如其来的刺杀令局势瞬间变得危急万分。
劳山的湫沿山峡谷地势险峻,树林密集,常年有盗匪出没,往来商旅屡遭劫掠。为了避免被伏击,陈友才命令司机加速通过前方的隘口。但就在卡车加速时,前方和左侧传来了枪声。周总理迅速分析形势,下令司机迅速通过。“冲过去!”周总理果断指挥。然而,车队还未完全脱离险境,敌人的火力已经将车窗和轮胎击中。司机头部中弹,车胎爆裂,卡车陷入停滞,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范围内。
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周总理临危不乱,他迅速跳下车,躲藏在车胎下,指挥车厢内的战士进行反击。敌人数量多达近200人,占据了有利的地形,试图在敌我兵力悬殊的情况下,彻底消灭我们。此时,周总理决定从卡车右侧突围,这一举措正好给战士们创造了反击的机会。尽管战士们奋力作战,但由于人数劣势、武器装备不足,他们中的很多人最终不幸殒命或重伤。
然而,战士们的英勇抵抗为其他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在陈友才的带领下,后方的战士们朝公路下的密林急行,迅速撤离。当天,陈友才身着西装、戴着礼帽,装扮得格外显眼。这一外形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们错误地将他当作了周总理,把所有火力集中向他射击。
意识到这一点后,陈友才毫不犹豫地决定模仿周总理,故意将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他为掩护周总理撤离,毫不退缩,开枪还击。敌人的弹雨如暴风骤雨般袭来,陈友才在短短的时间内便身受多处重伤,腿部被击中,最后身中6弹,他依然坚持战斗,直到不支倒地。敌人扑来搜查时,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属于周总理的照片和名片,误以为他就是周总理,接着他们残忍地捅了他几刀才离去。
陈友才的牺牲,为周总理争取到了宝贵的生命空间。幸运的是,支援部队及时赶到。原来,劳山上驻有一支通信班,当敌人开火时,通信班迅速报告了敌袭情况。得知周总理可能遇袭的消息后,军队迅速组织了大批增援,连毛主席也得知了事件的经过,指示带队官员:“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一定要将周总理救出来。”
增援队赶到后,看到战场上满目尸骸,以为周总理已经遇难,愤怒的他们立刻展开反击,迅速击溃了敌人。就在他们准备继续追击时,卡车右侧的树林里突然传出了动静。周总理和少数几名战士从其中走出,增援部队立刻与他们汇合。周总理命令道:“派人去卡车附近,查看有没有活着的战士,所有能够救治的,要尽全力抢救!”经过紧张的搜寻,最终找回了包括陈友才在内的11名烈士的遗体。
这次刺杀事件让周总理的西安之行迫不得已终止,随后他迅速返回延安,并加强了对高层领导的保卫措施。然而,陈友才等烈士的牺牲不能白白浪费,我们必须找到凶手,将他们绳之以法。为了查明真相,特地派出了资深侦探谢滋群同志负责此案。
由于现场留下的线索极为有限,谢滋群经过一番排查后,从当地居民口中得知,劳山附近常有土匪出没。虽然这些土匪多次劫财伤人,但周总理的遭遇显然不是一般的劫财案件,因为敌人准确地知道周总理的行程、车辆和人员安排,显然背后有更为复杂的图谋。经过进一步调查,谢滋群发现,这些土匪并非普通土匪,而是受到了国民党指使的政治性土匪。
这一群土匪的领头人是李青伍,他曾是红军的突击队副队长,后来在国民党的支持下,带领一部分土匪投敌,成为了专门刺探我军情报的特务组织。1937年,李青伍接受国民党命令,派人潜伏在劳山附近,准备刺杀途经此地的周总理一行。土匪们在劳山的山沟中埋伏,设立了多个伏击点,并故意切断了与我方通信班的联系。幸运的是,我军通信班仍然有一条秘密电话线,及时向上级报告了情况,最终援兵赶到,挫败了刺杀阴谋。
经过一系列的反击,李青伍和他的土匪队伍最终被彻底消灭,为陈友才等烈士复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