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上个月刚买的狮峰龙井,不到一个月就坏了。”
昨晚,一位茶友发来这样的留言。
仔细追问下才知,茶友觉得绿茶要趁先喝,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必定会在一个月之内喝完,存茶上就疏忽了。
买回来的狮峰龙井,没有另外找容器妥善存放,就那样放在原袋中。
拆箱之后,还依葫芦画瓢地学了网上的方法,把龙井放进了冰箱。
图片
结果可想而知,没有做好密封的茶叶放进冰箱,几乎逃不掉受潮串味的命运。
这并不是个例,很多茶友花大价钱买了优质茶叶,却因为储存不当,短短几周就让茶叶失去了原有的风味。
茶叶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度远超我们的想象,不能因为存放时间短就马虎了事。
毕竟,温度、湿度、光线,甚至周围的气味,都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茶叶的品质。
那么,究竟怎么存、用什么存,才能在短期内有效保证茶叶质量呢?
图片
《2》
一款茶叶经常喝,或是在一段时间内要喝完,都需要单独存放起来。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适用于长期存茶的三层包装法显得过于繁琐。
每次取茶都要重新打开纸箱,一层一层地解开塑料袋和铝箔袋的束口,取完茶还要按照原样密封。
为了不打扰白茶的陈化,原则上来说,用三层包装法存好的茶,也不建议频繁的开箱。
短期存茶,推荐茶友们使用密封拉链袋。
密封袋一般是牛皮纸的材质,比较硬挺,袋口有橡胶条,用于密封。
使用时,只要将茶饼放入袋中,仔细捏紧袋口的密封条即可。
图片
为了确保密封的效果,每次捏紧袋口之后,最好再检查一遍,确认没有漏掉任何缝隙。
若一时疏忽,留下了一丝缝隙,空气便会带着水汽进入密封袋,久而久之,茶叶难免受潮。
此外,虽然密封袋取用方便,但不建议反复使用同一只密封袋。
因为开袋取一次茶,对于密封条来说就是一次损耗,多次开合之后,密封条容易老化、磨损,弹性下降。
老化的密封条根本无法保证密封效果,即使用力捏紧,也会留下不小的缝隙。
所以,用密封袋存茶,一旦发现橡胶条不再柔软,还是及时更换为妙。
日常饮用的茶,用密封袋装好之后,可以放在阴凉干燥的抽屉或柜子里,避免阳光直射。
图片
《3》
除了密封袋之外,铁罐也是短期存茶不错的选择。
与密封袋相比,铁罐更加美观大方,方便取用,可它也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密封性不足。
铁罐材质坚硬,不会轻易弯折,茶叶存在里面,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压力,但也正因如此,铁罐的盖子与罐体之间,难以做到严丝合缝。
这些几乎微不可察的缝隙,很有可能成为茶叶变质的元凶。
因而,用铁罐进行短期存茶,建议先在铁罐内部套一层食品级的塑料袋,以提升整体的密封能力。
虽然只是一层塑料袋,却能有效将茶叶与外界的空气分隔开。
当然,塑料袋只能起到分隔作用,每次取茶之后,要记得将袋内多余的空气及时排出,尽量减少茶叶与外界空气的接触。
图片
有的铁罐容量比较大,为了节省空间,不少茶友会将多种茶叶装在不同的塑料袋中,存入同一个铁罐。
实话说,这样的存茶方式极其不妥。
原本香气各异、各有所长的茶叶混放在一起,茶香也会随之融合,变得模糊不清。
即便都用塑料袋进行单独包装,也不能避免串味。
一山不容二虎,一茶一罐,才是对茶叶个性的尊重。
如果一个铁罐中的茶叶喝完了,要存另一种新的茶叶进去,也一定要在存茶之前,先做好铁罐的通风,保证罐内残留的茶香已经消失。
图片
《4》
以上两种方法,是村姑陈比较推荐的短期存茶法。
但并非按照方法将茶叶存放起来就能一劳永逸。
针对短期存茶,下面几个要点也别忽视。
首先,千万不要盲目地将茶叶存放到冰箱中。
即便是绿茶这类可以利用低温保鲜的茶,也一定要做好密封再存入冰箱。
家里的冰箱,通常都是用来存放食物的,各种食物生鲜的味道在冰箱内部混合,异味明显。
加之茶叶的吸附力极强,密封上稍有疏漏,那些异味、杂味,便会入侵到茶叶内部。
更何况,冰箱潮湿,而茶叶喜干,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中,必定会对茶叶品质有所影响。
对于白茶这类能够进行后期转化的茶来说,冰箱的低温还会限制它们的陈化。
因此,用冰箱存茶要慎之又慎。
图片
其次,即便是常喝的茶,也别随手放在茶桌上。
布置茶桌讲究空间开阔,最好还能临窗,时不时地晒晒太阳、听听风雨声。
这样的环境对于茶叶来说非常不友好。
将茶叶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接受阳光照射,用不了多久,其中丰富的内质便会被分解,导致茶叶失香失味。
更何况,茶桌是泡茶喝茶的地方,烧水、煮茶、分汤都在这里进行,稍有不慎,让茶叶沾染到了水汽,就大事不妙了。
最后,短期存茶可以在包装上贴个标签,写明茶叶的名称,日期等等,提醒自己尽快喝完。
不论是用密封袋,还是用铁罐存茶,时间都不建议超过三个月。
若是在气候潮湿的南方,或者遇上了回南天等特殊天气,存放的时间还要再缩短。
图片
《5》
存茶,尤其是短期存茶,看起来事小,因而许多茶友都不以为然,只是随手拿个袋子、罐子就装起来了。
殊不知,这其中还有许多要注意的细节。
一包茶叶的命运,正是由这些不可忽视的细节决定的。
做好这些小事,最终受益的也是自己。
精心储存的茶叶,终会以澄澈的茶汤和纯净的香气作为回馈。
细心存好茶,是对茶叶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犒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